
進入2014年,先是光伏行業(yè)的“11超日債”未能按期兌付利息,隨后是中小企業(yè)私募債“13中森債”未能如期支付利息,再加上中誠信托以及天威保變債券的違約危機,2014年一季度已經昭示出違約潮將至。二季度信托與城投債密集到期,在產能過剩問題日益突出、經濟狀況未見明顯好轉的今天,中國是否將迎來大面積的兌付危機?中國版的“雷曼時刻”是否已經到來?
“11超日債”打破了債券市場零違約的局面。然而,違約事件是否會繼續(xù)發(fā)酵?隨著兌付高峰期的即將到來,城投債還本付息的能力將受到重大考驗,也成為值得市場關注的焦點。
根據交通金融研究中心發(fā)布的報告稱,2012年、2013年城投債規(guī)模迅速擴張,2014年將迎來3500億元的兌付高峰,其中三四月兌付壓力較大。而受超日債影響,一些評級機構開始對城投債發(fā)債主體以及背后政府擔保表示擔憂。
4月初,大公國際因為哈爾濱市國資委[微博]將哈爾濱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哈投集團”)下屬部分資產劃出,而將哈投集團列入負面觀察名單。此前,大公國際還對部分城投債產品采取降級措施,以對沖風險。
不過,并非所有人都對城投債唱空,招商證券債券研究員孫彬彬認為,短期內,特別是2014年上半年,城投債不會有任何風險。目前說城投債會出現風險為時尚早。
“如果城投債現在開始就出現兌付風險,接下來7年期的產品到期肯定會發(fā)生系統性風險,地方政府也因此會崩盤。”孫彬彬說。
高峰或來臨
在城投債面臨集中兌付的同時,其發(fā)行速度也在高位運行。
數據顯示,3月發(fā)行的325只品種信用債中,城投債有121種,占比近四成。收益方面,4月初城投債指數繼續(xù)保持上漲走勢,漲幅最大的12五國投、11牟平債和11丹東債分別上漲0.17%、0.15%和0.13%。
據悉,相比其他債券,城投融資平臺的特點是應收賬款、存貨的周期長,負債率較高,利潤率、現金流普遍較弱。不過投資者看重的是政府提供的隱性擔保,城投的負債是地方政府的或有負債,其資質取決于地方政府的財力。
“因為很多城投公司是政府參股的,一旦城投債不能及時償還,一般會以政府的財政作為擔保,進而由政府來償還。對債務本身來說,可以由政府來兜底,增加了債務的可靠性。”普益財富研究員范杰說。
城投債又稱為“準市政債”,相對于產業(yè)債而言,城投債所募集的資金主要是用于城市基礎設施或公益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