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英利開設光伏體驗店,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普及太陽能光伏知識和品牌推廣,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積累客戶資源。
在苗連生看來,若2014年從省級公司向下發(fā)展150個地級市營銷網點,每個市級營銷點發(fā)展600個家用客戶,當年就能積累9萬個客戶資源。
“明年如果在2014年的基礎上發(fā)展到300個,每個網點覆蓋2000用戶,總共就有60萬個用戶資源。”苗連生說。
對英利來說,這些終端用戶便是其“眾籌”來源。
苗佳稱,在掌握了終端客戶后,借著這個渠道,建立客戶管理制度,在借著英利的物流優(yōu)勢,將能夠將集團旗下的其他產業(yè)拉動起來。
事實上,在英利集團內部,除了主營業(yè)務光伏產品制造外,還有房地產、農業(yè)、電力開發(fā)、物流及服務。
其中,英利的農業(yè)一直是苗連生十分重視的產業(yè)。英利在這個板塊內擁有豬肉加工、橄欖油、紅酒、蔬菜等產品。
在苗連生看來,借著在全國的布點,不僅可以把公司旗下的分布式電力開發(fā)拉動起來,還可以把農業(yè)產品產銷打開,同時也就拉動了物流。“如果每年物流配送、橄欖油、紅酒、蔬菜等可以讓每戶消費5000元,那60萬戶就相當于產生30億元銷售額。”苗連生說。
下游戰(zhàn)略
事實上,通過開設光伏直營店來向大眾普及光伏知識,并進一步銷售分布式發(fā)電產品,只是英利整體戰(zhàn)略的一部分。
英利從2012年底開始轉向向下游發(fā)展。去年10月份,英利對內部架構進行了一次大調整,組建了光伏制造、電力開發(fā)、農業(yè)、房地產、物流及服務五大子集團。
除了傳統的光伏制造業(yè),英利未來更多的會將力度放在下游的電站開發(fā)上。這其中包括兩個方向,一個是下游的大型地面電站的開發(fā);另一個則是分布式屋頂電站開發(fā)。
為了實現大型地面電站的布局,苗連生去年開始在全國“跑馬圈地”;而分布式屋頂電站開發(fā)便是面向普通消費者,通過在全國設立省級子公司,再通過光伏體驗店作為載體進行普及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