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從字面來看,“能源安全”應該主要指的是能源供應(包括國產和進口)保障能力,滿足現(xiàn)在和未來能源需求。如果更廣義的來看待能源安全問題,還應該考慮能源消費者在價格方面的承受能力,和環(huán)境對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承載能力。換句話說,讓消費者承受不起或者環(huán)境無法承受的能源,即便有充足的供應,也不能算能源安全。所以,完整的能源安全概念應該包含三方面的內容:1)能源供應;2)能源價格;3)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世界能源理事會(World Energy Council)對上述這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子項和指標來衡量:
第一,衡量能源供應保障要考慮以下6項指標:
——本國能源生產占能源消費的比例
——發(fā)電能力裝機的多樣化程度(發(fā)電不依賴單一能源)
——電力系統(tǒng)線路損失占發(fā)電量的比例
——五年來一次能源消費的增速與GDP增速的比率(能源增速應低于GDP增速)
——原油(62.76, -0.29, -0.46%)及成品油的庫存相當于全年消費的天數(shù)
——能源凈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例(越低越好)
第二,衡量能源價格承受能力考慮以下2個指標:
——汽油價格水平的承受能力
——電力的普及、電價及電力服務質量
第三,衡量能源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可持續(xù)性考慮以下4個指標:
——能源強度(單位GDP產出所需一次能源)
——碳排放強度(單位GDP產出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生產和消費引起的空氣和水污染程度
——發(fā)電廠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千瓦時)
如果單考慮能源供應本身的保障,那些資源大國無疑占有先機。根據世界能源理事會最新發(fā)布的報告,在129個國家和經濟體中,排在前10位的是:1)加拿大;2)俄羅斯;3)卡塔爾;4)羅馬尼亞;5)哥倫比亞;6)丹麥;7)玻利維亞;8)美國;9)英國;10)澳大利亞。在這個榜單上,中國的排名是第19位,應該說是還是比較靠前的,遠遠高于德國(27位)、日本(62位)、印度(76位)、韓國(98位)。在各個子項指標中,把中國向下拉的主要原因是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儲備?,F(xiàn)在中國正在趁國際市場的低價擴充儲備,再加上油氣進口的四大通道的開辟,可以預計中國的能源供應保障在未來數(shù)年將更進一步,甚至有可能躋身前15名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