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息一出,立刻在光伏圈引發(fā)了熱議。記者發(fā)現,此次下達的指標,相比2014年,時間更早不說,建設規(guī)模也比去年多了3.8GW。
2014年14GW成烏龍
2014年,國家能源局光伏指標姍姍來遲,年度目標為14GW,其中分布式8GW、地面電站6GW。彼時消息一出,業(yè)內人士均認為這將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果然,在2014年上半年僅完成330萬千瓦后,8月初國家能源局果斷將目標下調,國家能源局前局長吳新雄提出“力爭全年光伏發(fā)電新增并網容量達到13GW以上”。此后又進一步將裝機并網目標下調到10GW,最終才勉強完成。最終,2014年全國并網光伏發(fā)電容量10.6GW,完成年目標的76%,其中力推的分布式僅完成26%。
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2014年目標未完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光伏項目改核準制為備案制后各地審批節(jié)點普遍延后、項目建設融資困難、土地租賃問題無法得到很好地解決等。“也就是說方方面面都沒有準備好。”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光電源”)副總裁鄭桂標告訴記者。
對于14GW光伏指標,如今業(yè)界想起來都心有余悸。國家能源局前局長吳新雄終究沒能架住包括五大發(fā)電集團在內的人士的忽悠和鼓吹,將目標尤其是分布式目標定得太高,導致14GW成為了中國光伏2014年最大的烏龍事件。
“實際上指標只從電力行業(yè)方面考慮了,沒有從投資人方面考慮。”鄭桂標說。據記者了解,相比西部大型光伏地面電站,年利用小時數一般在1600-1800小時之間,加上規(guī)模效益和可再生能源補貼,光伏年收益率一般都在8%-10%左右,屬于有利可圖。但分布式就不一樣了,分布式在東部地區(qū)年利用小時數下降到1000-1200小時,規(guī)模上不去,加上屋頂租賃等各方面的問題,對投資人來說實在很難掙到錢。如果再遇到屋頂租賃方坐地起價、電費收不上來的話,情況則更糟。
因此,整個2014年光伏指標就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