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NG項目建設的周期一般在3~5年,現有項目集中投產則是根據前幾年“未來需求堅挺”的判斷,但需求的變化“出人意料”:2015年開始,亞洲主要消費國的天然氣需求都將出現放緩。
作為全球LNG最大買家的日本,在2011年核事故后其LNG進口量不斷攀升,從7000萬噸增到2013年的8780萬噸,2014年前10個月的進口量達到了7400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2.6%,全年進口量或將達到8900萬噸。
不過2014年將是日本LNG進口的峰值,之后日本的LNG進口量將逐漸下降。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日本部分核電站確定重啟。根據第一財經研究院報告,如果日本永久關閉核電站,到2020年將在當前基礎上再增加進口1500萬噸LNG,但如果日本恢復60%核電能力,到2020年將在2014年基礎上減少2000萬噸的LNG消費。日本原子能規(guī)制委員會在2014年9月批準川內1號和2號重啟,時間將在2015年初。日本安倍首相近日在眾議院勝選后,重啟核電將是其任內推行的重要措施。
第二,日本經濟低迷抑制天然氣消費。日本2014年4月提高消費稅后,連續(xù)兩個季度GDP縮水,截至目前已收縮了1.9%。
第三,日本光伏政策發(fā)力,擠壓天然氣消費。日本產經省在2014年3月頒布了光伏上網補貼。日本可再生能源基金會認為,未來五年日本屋頂光伏發(fā)電成本將從50日元/千萬時,降到30日元/千瓦時,這將直接沖擊未來燃氣發(fā)電的需求。
韓國在2014年初重啟了古里核電站,并加大了燃煤電廠的使用。韓國天然氣公社(KOGAS)認為,2014年韓國的LNG進口將同比下降10%,而未來幾年的需求也將下降。
中國可能是亞洲唯一的LNG消費增長國。但中國總體天然氣消費增速已從原來的年均30%,下降到2014年的10%以下(前10個月為7.1%,較上年同期下降6.7%).
油價下跌背景下的可再生能源
近年來,石油的全球消費總量不斷攀升,但市場占有率并不與之匹配,其他燃料的消費增量多于石油的消費增量。例如,價格相對低廉的煤炭,市場占有率顯著上升,尤其是在經濟和能源需求旺盛的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天然氣則在發(fā)電、供暖和工業(yè)應用等領域取代了石油,核能的快速發(fā)展進一步降低了石油發(fā)電的比重。
近期,人們越來越多應用可再生能源,其價格也隨之逐步發(fā)展到了可被接受的程度,可再生能源已經不再單單是替代品,而成為大規(guī)模消費的能源產品,連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等主要石油出口國也注意到了可再生能源的潛力,開始大力發(fā)展可再生能源。
原油、可再生能源均是一次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這兩類一次能源的主要應用領域的交叉性并不高。石油主要應用領域為交通、化工領域,而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應用領域則為電力領域。目前,使用石油作為發(fā)電燃料的機組(燃油機組)在整體電力結構中的比例非常小,火電機組絕大多數都是燃煤的。因此,原油價格的下降,將不會通過燃油機組發(fā)電成本減少的方式直接沖擊可再生能源發(fā)電。
很多人認為天然氣同屬清潔能源,并且較可再生能源發(fā)電更有效率、更加穩(wěn)定,天然氣價格的下跌會降低燃氣機組的發(fā)電成本,威脅可再生能源的發(fā)展。事實上,尤其在中國,風電、光伏發(fā)電等目前正在大力推廣的新型能源發(fā)電方式,與燃氣發(fā)電是存在一定的依賴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