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顯示,“11超日債”規(guī)模10億元,債券規(guī)模占比大約23%。由于資產在破產重整程序中需要重新評估,普通債權的清償率尚難預測。申銀萬國[微博]預計,在破產重組成功的情境下,預計所有債權人都需要按照一定比例承受損失,具體比例需要等待重組方案的出臺。在重組失敗、進入破產清算的情境下,由于應收賬款、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資產的變現能力較低,中性估計債權人需要承擔50%的損失。
盡管“11超日債”的最終償付情況還是充滿變數,不過債券持有人需要為此付出等待是確定無疑的。業(yè)內人士表示,如果有合適的重整方案,破產重整可以很高的效率執(zhí)行。以此前的山東海龍(2.88,-0.04,-1.37%)為例,其從破產重整到執(zhí)行完畢,大約花費了半年時間。不過,山東海龍的重整成功與政府的介入和股東的配合密不可分,而超日太陽的民營企業(yè)屬性或導致其不能獲得政府強力支持。這意味著,“11超日債”投資者等待償付的時間或至少需要6個月。
相對于今年上半年“11超日債”信用風險浮出水面時債券市場的強烈反應,此番超日太陽進入重組程序多少顯得有些平靜。招商證券[微博](10.09,-0.03,-0.30%)認為,今年3月份“11超日債”付息違約造成市場大幅調整后,市場對監(jiān)管部門先行打破民資公募債剛兌體系的思路已有充分預期,后續(xù)民資發(fā)行人信用事件或僅影響相應個券,對市場沖擊料將有限。“打破公募債剛兌體系正有序進行。”上述券商分析師孫彬彬認為,此次公司進入破產重整流程,符合之前監(jiān)管部門提出的信用風險“定點試爆”、逐步打破剛性兌付體系的思路。上海證券也認為,此次公司破產重組以及債券出現實質性違約基本在市場預期之中,而且“11超日債”的違約只是個別現象,不具有傳導性,因此,此次公司債實質性違約不會導致產業(yè)債信用利差的上升。
不過,需要警惕的地方不是沒有。海通證券就表示,至少應警惕避險情緒延兩個維度蔓延。其一是需警惕投資者對民營企業(yè)債券進一步不信任的情緒加劇。數據顯示,交易所公司債中最新的到期收益率高于9%的公司債券共有25只。在25只高收益?zhèn)?,發(fā)行人為非國企的有15只,達到52%,高于民營企業(yè)債在公司債整體中的比例。民營企業(yè)被認為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其債券更易淪為高收益?zhèn)?/p>
其二是警惕避險情緒蔓延對過剩行業(yè)發(fā)行人的債券不利。從高收益?zhèn)l(fā)行人的行業(yè)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化工、鋼鐵、有色、輕工、機械等具有周期性和產能過剩特征的行業(yè)。在經濟下行和結構轉型壓力下,這些行業(yè)的企業(yè)償付能力很難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