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多家中國企業(yè)表示,這種指責“子虛烏有”。

歐洲制造商協會發(fā)難
EUProSun的這份聲明中透露,其已向歐盟官員提供了千頁文件,其中涵蓋了1500份中國光伏企業(yè)的低價合同,這些報價低于中歐達成的最低價格水平。該協會負責人MilanNitzschke表示,中國的光伏產品持續(xù)傾銷到歐盟市場,并對歐盟市場造成了破壞。他認為歐盟委員會必須快速做出應對,叫停中國企業(yè)違反雙方協議的行為。
該組織還表示,為了避免被征收50%的關稅,超過100家中國光伏制造商曾向歐盟書面承諾過,以高于每瓦0.56歐元的最低價格向歐洲出口,但中國企業(yè)既沒有支付關稅,也不遵守最低價格協議,因此其游說歐盟要重新議定對中國光伏企業(yè)的價格體系和評價標準。
MilanNitzschke還稱,歐盟委員會與中國企業(yè)所確定的最低價格是不行的,中國企業(yè)的傾銷還在繼續(xù),而歐盟委員會應該對這種貿易侵犯行為全線征收關稅。
值得注意的是,該人士也是SolarWorld的高管,他所在的企業(yè)曾在美國和歐洲分別發(fā)起對中國公司的“雙反”調查。
國內公司在歐銷售額大幅下挫
去年上半年,歐洲曾對中國企業(yè)進行“雙反”調查,同時在6月初歐盟初裁決定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征收11.8%的兩個月臨時反傾銷稅,假設未來不能達成和解,反傾銷稅率則將上升至47.6%。而隨后,中歐經過多次協商達成了0.56歐元/瓦的價格承諾底線,該價格也接近中方此前提出的0.55歐元/瓦。
2009年至2011年,中國向歐洲出口光伏產品的企業(yè)有500家,目前只有100多家能夠獲得零關稅的資格。盡管價格確定了,依然讓部分拿到“豁免牌”的光伏企業(yè)感到有些失望。因為除了該價格承諾之外,中國出口歐洲的實際配額在每年7G瓦左右,而2012年的出口組件在12G瓦左右,因此2013年、2014年的出口歐洲光伏總量也就銳減了。
事實上,中國企業(yè)在歐洲市場的銷售額比例,從2013年第四季度開始就已經直線下降。2013年第一季度,阿特斯(CSIQ.NASDAQ)在歐洲的銷售額大約是6500萬美元,占比為24.7%;到了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比例分別下降至5.5%和6%,今年首季度阿特斯在歐洲的銷售額僅為2820萬美元,其主攻地區(qū)從歐洲市場變?yōu)榱嗣乐?、亞洲市場?/p>
晶科能源一位高層對記者表示,晶科能源去年全年歐洲出口比例在15%到18%,現在低于10%,“一季度我們對歐洲只出口了30兆瓦,數量其實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