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判斷:選擇光伏成功上市
如果不是選擇光伏,苗連生的生活也可以過得很滋潤,他賣過化妝品,生產(chǎn)過綠色蔬菜,開了保定第一批KTV,甚至還當(dāng)過幾天包工頭,生意都不賴,但是光伏把苗連生的人生引向了更廣闊的未來。
“最幸運的是選對了行,又走向了資本市場。”回顧過往,苗連生認為自己當(dāng)年能夠選擇光伏這個行業(yè)并勇敢地一腳踩進去是最大的幸運,出色的判斷力改變了苗連生的人生軌跡。
1993年中國還沒有商業(yè)化生產(chǎn)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能力,人們對“太陽能”的認識還會條件反射地聯(lián)系到“熱水器”,苗連生就是在那個時候涉足太陽能產(chǎn)業(yè)。他在別人遺留下來的“半拉子工程”上改造出廠房,踏上了新能源之路。
此后,苗連生經(jīng)過漫長的資本運作成功獲得了對英利新能源的控股地位,成為中國第四家成功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光伏企業(yè)。英利是國內(nèi)最早進軍光伏行業(yè)的企業(yè),但起了個大早卻趕了晚集,上市落在了后面,主要是因為其中貫穿著與國有上市企業(yè)天威保變的控股權(quán)之爭。
在中國光伏市場啟動之初,英利由于資金不足一期工程進展十分緩慢。2001年,天威集團旗下的天威保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微博]掛牌上市,資金充沛。2002年2月,天威保變、英利集團、北京中新立業(yè)科技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三方對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資擴股,股本7500萬元,股權(quán)比例為49%、45%、6%,高新區(qū)原來的股權(quán)變?yōu)閭鶛?quán)。在天威保變的資金幫助下,天威英利一期工程順利完工。
2004年10月,天威英利準備啟動二期工程,計劃投資4億。為了得到天威保變的融資擔(dān)保支持,英利忍痛向天威保變出售其所持2%股權(quán),天威保變持股增至51%,英利集團獲得156萬元人民幣的股權(quán)轉(zhuǎn)讓款,苗連生由此喪失了對天威保變在法律意義上的絕對控制權(quán)。
2006年8月9日,英利集團單方面增資,天威英利注冊資本從7500萬元達到1億元,工商變更完成后,英利集團持有天威英利51%的股權(quán),天威保變持有49%的股權(quán)。也就是說,英利集團以2500萬元贖回了一年半前被天威英利以156萬元獲得的2%股權(quán),盡管代價慘重,但苗連生終于獲得了天威英利的控股權(quán)。
這條路走得異常艱辛,很多人認為一向精明的他也栽了跟頭做了虧本生意,也有不少聲音質(zhì)疑他分拆的上市方法造成天威保變國有資產(chǎn)的流失。
美國東部時間2007年6月8日上午9時30分,“不習(xí)慣”穿西裝的苗連生敲響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開市鐘,英利綠色能源成功上市,他成為紐交所200多年的歷史中第一個不系領(lǐng)帶的敲鐘人,苗連生完成了人生中最幸運的事情:選對了行并走向了資本市場。